粘度是流体在外力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分子内部阻力,物理上定义为一对平行板,面积为A,相距dr,板间充以某液体。对上板施加一推力F,使其产生一速度变化度所需的力。由于粘度的作用,使得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,受到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,造成机械能的损耗。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,分子量越大,碳氢结合越多,这种力量也越大。
润滑油
对流体粘度的测量,能够帮助我们使用各种润滑油、质量鉴别和确定具体用途,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。例如很多人认为日系车多采用0W20低粘度机油,这是因为日系机械加工精度比欧美系高,这种说法正确吗?其实上述说法并不是很准确,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误解,是因为日系车的风格取向不一样,简单说就是为了省油。其实不止日系车,包括韩系和美系在内的车系,都偏向于使用低粘度机油,而德系车偏向于使用高粘度机油,这原因主要与车企的设计方向不同。
德系车多采用涡轮增压技术,发动机的活塞环和缸体之间的间隙比较大,需要高粘度机油来弥合缝隙,另外涡轮增压车型工作时温度会急剧升高,需要更黏稠的机油来保证密封性,所以很多德系车都选择5W-40的机油。而日系车由于日本本身地域狭小、资源匮乏,在设计发动机的时候考虑的是要省油。那么怎么省油呢?使用更低粘度的机油可以省油,此外冷启动和低温启动效果也更好。
我们经常看到有5W-30、0W-40、10W-40等机油的标号,W是Winter(冬天)的缩写,表示仅用于冬天,W后面的数字就是代表的油品在100℃时的粘度,数字越大粘度越高。实际上用标号来区分机油粘度,也不是完全靠谱,我们可以辅助以机油包装上的认证来进行识别。比如“dexos”、“ACEA A1/B1”的标志就意味着这款机油适合日韩系和美系车。如果有“AECA A3/B4”的标志就意味着这款车适合德系车。
1、什么是动力粘度η?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m2,相距为1m,相对移动速度为1m/s时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,其单位是Pa.s(帕.秒)。过去使用的动力粘度单位是泊或厘泊,泊(poise)或厘泊为非法定计量单位。
1Pa.s=1N.s/m2=10P泊=10cp=1Kcps。
在ASTMD 445标准中,规定用运动粘度来计算动力粘度,即η=υ*ρ,式中η-动力粘度,Pa.s;ρ-密度,kg/m3;υ-运动粘度,m2/s。我国国家标准GB/T506-82为润滑油低温动力粘度测定法。该法使用于测定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的低温(0~-60℃)动力粘度。在严格控制温度和不同压力条件下,测定一定体积的试样,在已标定常数的毛细管粘度计内流过所需的时间秒。由试样在毛细管流过的时间与毛细管标定常数和平均压力的乘积,计算动力粘度,单位为Pa.s。该方法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差数不应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±5%。
2、什么是运动粘度υ?流体的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ρ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。它是这种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阻力的度量。在国际单位制(SI)中,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2/s。过去通常使用厘斯(cSt)作运动粘度的单位,它等于10-6m2/s,(即1cSt=1mm2/s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