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度杯的种类众多,其原因主要是粘度杯符合的各个标准不同,在各标准中以国家标准为主,例如我国粘度杯主要是涂4杯,其需要符合国标GB/T 1723-93,当中国标规定粘度杯如何操作?操作步骤如下:
国标GB/T 1723-93
5.1 除另有规定外,按GB3186规定取代表性试样。
5.2 甲法:涂-1粘度计法。
5.2.1 测定前后均需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擦拭干净,并干燥或用冷风吹干。对光检查,粘度计漏嘴等应保持洁净。
5.2.2 将试样(5.1)搅拌均匀。必要时可用孔径为246μm金属筛过滤。除另有规定外,应将试样温度调整至23土1°C或25士1°C。
5.2.3 将粘度计置于水浴套内,插入塞棒。将试样倒入粘度计内,调节水平螺钉使液面与刻线刚好重合,盖上盖子并插入温度计,静置片刻以使试样中的气泡逸出。在粘度计漏嘴下放置一个50mL量杯。
5.2.4 除另有规定外,当试样温度达到23士1°C或25士1°C时,迅速提起塞棒,同时启动秒表。当杯内试样量达到50mL刻度线时,立即停止秒表。试样流入杯内50mL所需时间。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(s)。
5.2.5 按5.2.3和5.2.4步骤重复测试。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%。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。
5.3 乙法:涂-4粘度计法。
5.3.1 按5.2.1规定清洁、干燥粘度计。按5. 2.2处置试样。
5.3.2 使用水平仪,调节水平螺钉,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。在粘度计漏嘴下放置150mL搪瓷杯。
5.3.3 用手指堵住漏嘴,将23士1°C或25士1°C试样倒满粘度计中,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试样刮入凹槽。迅速移开手指,同时启动秒表,待试样流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。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(s)。
5.3.4 按5.3.3的步骤重复测试。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%。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。
5.4 丙法:落球粘度计法。
5.4.1 将透明试样倒入玻璃管中,使试样高于上端刻度线40mm。放入钢球,塞上带铁钉的软木塞。将永久磁铁放置在带铁钉的软木塞上。
5.4.2 将管子颠倒使铁钉吸住钢球,再翻转过来,固定在架上。使用铅锤,调节玻璃管使其垂直。将永久磁铁拿走,使钢球自由下落,当钢球刚落到上刻度线时,立即启动秒表。至钢球落到下刻度线时停止秒表。以钢球通过两刻度线的时间(s)表示试样粘度的大小。
5.4.3 按5.4.2的步骤重复测试。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%。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。
在粘度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,大多数都是采用乙法进行操作的,而且操作之前需要确保粘度杯经过校准。粘度杯在进行操作时,务必确保液面与水平面处于平行位置;确保粘度杯底部孔径附近清洁;确保测量的环境温度符合要求(温度对流体粘度的影响非常的大);在放开粘度杯底部孔径手指时,开始测量流束流下时间,流束出现第一个断点时停止计时;在试验测量完成后,请勿使用硬质钢丝球或者其他物体清洁粘度杯;如果粘度杯有粘度对照表,那么可以对照流束流出时间查看流体的粘度,如果没有则需要使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。
国标规定粘度杯如何操作是一个标准化过程,不同粘度杯的粘度测量过程基本上类似,不过有些粘度杯有手提式和台式几种,粘度杯杯号也有多种,在测量之前需要选择符合流体粘度范围的粘度杯进行测量。